首页 >> 宝藏问答 >

偃武修文名词解释

2025-08-17 21:10:17 来源: 用户: 

偃武修文名词解释】“偃武修文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戒于国中,慎厥终,惟其始。克明峻德,以亲九族。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百姓昭明,协和万邦。黎民於变时雍。”后世引申为在国家安定之后,停止军事行动,转而重视文化教育、礼仪制度的建设。

该词常用于形容一个国家或政权在经历战乱后,转向和平治理、注重文治的政策方向。它体现了古代儒家“以文教化、以德服人”的治国理念,强调通过道德教化、文化发展来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。

“偃武修文”原意是停止战争,兴办文教,现多用于描述国家由战乱转向和平治理,重视文化教育与道德建设的过程。这一思想源于儒家政治哲学,强调以文治代替武力,追求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。

表格形式总结:

项目 内容
成语名称 偃武修文
出处 《尚书·大禹谟》
字面意思 偃:停止;武:武力;修:兴办;文:文教。即停止战争,兴办文教。
引申含义 国家由战乱转向和平治理,注重文化教育与道德建设。
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评价、政治策略分析等。
主要思想 儒家“以文教化、以德服人”的治国理念。
现代意义 强调文化软实力、教育发展对国家稳定的作用。
相关成语 文治武功、以文驭武、偃兵息甲

通过“偃武修文”,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在面对国家治理时,如何从军事扩张转向文化治理,体现出一种深远的政治智慧与人文关怀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